English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思辨

2001-01-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建立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十五”计划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便不可能有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不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创新式的改革,便不可能解决现有的相关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撰写的《社会保障学》一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该书是作者研究社会保障问题15年来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作者从全球视野出发,立足中国,对社会保障理念、制度及其实践进行了系统、理性的概括和思辨。其内容包括对社会保障概念及学科属性的界定,社会保障理论基础与主要流派及其对制度实践影响的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模式、经验教训、改革动态的考察,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政治及人的发展等宏观关系的探讨,社会保障功能定位与有关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比较,以及对社会保障基金与融资、社会保障法治与管理、社会保障运行与监控的研究等。作者不仅从理论上系统介绍了社会保障,而且还结合中国的经济改革实践和社会发展进程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政策性建议。作者相信,社会保障“是实现人类社会终级目标必要且有效的途径,并必然会在持续发展中形成更加科学的理论,找到更为理想的实践路径”。

该书有诸多创新之处。首先从研究视角上,作者从社会保障理念出发,立足于多学科、多要素分析及理性思辨,揭示的是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实践。由于社会保障学的交叉性,社会保障理论只能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并需要以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为理论源泉。由于制约社会保障因素的复杂性和各国之间的国情差异,决定了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从理论框架上看,作者运用纵向考察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手法,构建了由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管理理论组成的理论框架,展示了社会保障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特研究领域的体系轮廓及发展走势。作者认为,社会保障学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发展理论,社会保障结构理论,社会保障心理学与伦理学理论,后备金理论,社会保障与政治、社会、经济乃至意识形态的关系等有关理论,社会保障学与政策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社会保障学的专业应用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政策、社会救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子系统与各项具体项目的政策研究等。社会保障学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法制理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理论、社会保障财务会计制度与统计制度、社会保障监控理论等。从发展观念上看,作者以社会保障从非正式制度到正式制度及其发展为主线,强调影响因素的多重性与制约关系的复杂性,认为社会保障已经经历了从“惩戒术”到“怀柔术”,再到“稳定术”的历程,并提出,在现阶段社会保障应成为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战略,而改革才能促使社会保障由稳定术向战略术的转变。

《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

郑功成著商务印书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